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工作动态 >>正文

律心向党护民生法治微光暖咸宁——第二十二个“全国律师宣传日”系列活动纪实

来源:咸宁市司法局 时间:2025-09-26

9月25日,是第二十二个“全国律师宣传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律师协会与各律所紧扣“律心向党 建功支点 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主题,跳出“单向宣传”的传统模式,以“仪式铸魂+精准服务+场景普法”的立体路径,让法律从条文走向生活,让律师职业担当从法庭延伸到群众身边,勾勒出一幅“法治惠民”的生动图景。

一、红色铸魂:誓词里的初心与信仰

清晨8时30分,赤壁市活动现场的一抹“律师袍蓝”格外庄重。全体律师身着职业正装列队入场,在激昂的旋律中,党员律师率先高举右拳,重温入党誓词——“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响彻现场,将“跟党走”的信念深植职业底色。随后,全场律师共同宣读律师誓词,“忠于宪法和法律,恪守律师职业道德”的承诺,既是对职业使命的再强化,更是对“为人民服务”初心宣誓。

在崇阳县,红色基因的传承更添一层厚重。全县律师工作会议暨宣传日活动结束后,全体参会人员专程前往人民英雄纪念碑,在肃穆的献花仪式后,再次重温入党誓词与律师誓词。“先烈们用生命守护家国,我们要用专业守护法治。”一位律师在活动后坦言,将红色记忆与职业信仰结合,让“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不再是口号,而是有了精神坐标。

二、精准破题:把法律服务送到“需求点上”

“我在工地受伤,老板一直拖着不赔,该怎么要赔偿?”“有人借了我钱没打借条,现在联系不上,能起诉吗?”在崇阳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公益咨询台前,群众的提问直奔“急难愁盼”。律师团队没有简单“甩法条”,而是结合婚姻家庭、劳动权益、财产纠纷等高频需求,用“案例+流程”的方式拆解解答——不仅告诉群众“能做什么”,更详细说明“该怎么做”,从证据收集到维权路径,一一讲清讲透。除了“解个案”,活动更注重“防风险”。针对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有组织犯罪高发的特点,律师们通过展板、手册、现场模拟等形式,还原“刷单诈骗”“冒充公检法”等常见骗局,教群众识别“陷阱信号”;同时围绕国防安全、未成年人保护等重点领域开展普法,让“法律不是遥远的规则,而是身边的保护伞”成为群众的普遍认知

三、边界厘清:专业服务“辨得清”,群众权益“守得住”

通城县司法局也交出了一份“精准护权”的答卷——组织县法律援助中心及县内三家律师事务所,在县政务服务中心门口广场同步开展主题宣传。不同于传统普法,通城县将“厘清服务边界”作为核心切入点,创新推出“一图看懂”可视化宣传载体,清晰标注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咨询公司在机构性质(前者为法定专业服务机构,后者需区分资质)、核心职能(律师可代理诉讼、辩护,部分咨询公司仅提供信息咨询)、监管主体(律师受司法行政部门与律协双重监管,咨询公司归市场监管部门管辖)三大维度的差异,用通俗图文帮群众戳破“法律服务”的认知迷雾。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一边发放印有“专业VS非专业”对比的普法资料,一边结合真实案例提醒:“遇到遗产继承、劳动仲裁等大事,一定要找有律师执业证的专业人士,避免被‘伪法律服务’误导。”此外,团队还聚焦民法典、法律援助法等民生法律,通过悬挂横幅、设立咨询台,为过往群众和政务办事市民解答婚姻家庭、劳动保障、债务纠纷、物业维权等问题,既提供“即时解答”,更引导“依法维权”,在守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为通城县法律服务市场秩序筑牢“防火墙”。

四、校园护苗:用法治驱散“欺凌阴影”

“如果看到同学被围堵,你会怎么做?”在鄂南高级中学的“拒绝校园欺凌,同享美好青春”法治报告会上,市律师协会会长聂锦建的提问,让台下学生瞬间陷入思考。报告会上,聂会长没有堆砌理论,而是以某中学“少年被围殴”等真实案例为切入点,拆解校园欺凌的“隐形表现”——不仅是肢体冲突,辱骂、孤立、起侮辱性绰号等“软暴力”同样属于欺凌,且需承担法律责任。

现场展示的“校园欺凌角色图”更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危害:欺凌者可能面临治安处罚甚至刑事责任,被欺凌者易留下心理创伤,而旁观者的“沉默”可能成为“帮凶”。“抵制欺凌不是某个人的事,而是全班、全校的事。”聂会长的呼吁引发共鸣,不少学生主动举手分享“如果遇到欺凌,会及时告诉老师、报警”的想法。这场报告会不仅为学生们筑起“自我保护的法治防线”,更播下了“友善互助”的种子,为平安校园、法治校园建设注入动能。

五、社区扎根:让法律“听得懂、用得上”

“张阿姨,您这个离婚协议书里,财产分割部分要写清楚房产地址和存款数额,不然容易有纠纷。”在咸宁各社区的“普法进社区”活动现场,律师们的服务细致到“文书审查”的每一个字。针对邻里矛盾、债权债务、劳务纠纷等民生问题,他们用“方言+大白话”解读法律条文,比如用“隔壁漏水淹了家,该找物业还是邻居”的例子,讲清“相邻权”的规定;用“老板拖欠工资,怎么申请劳动仲裁”的流程,化解群众“维权无门”的焦虑。

湖北海舟、众和、瀛平惟合、照友等多家律所还创新“案例教学法”,挑选“邻里因装修吵到法院”“朋友借钱不还胜诉案例”等身边事,让群众从“别人的故事”里学到“自己能用的法律知识”。“以前觉得律师是‘打官司才找的人’,现在发现他们还能帮我们解决家常事。”一位社区居民拿着律师递的联系卡说,这种“家门口的普法”,既拉近了和律师的距离,也让自己多了份“遇事找法”的底气。

从红色仪式的精神洗礼,到校园、社区的精准服务,此次“全国律师宣传日”活动,打破了公众对律师“只在法庭上”的刻板印象。它不仅是一次法治宣传的“集中发力”,更是咸宁律师行业“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答卷——用专业传递温度,用服务化解矛盾,在法律与群众之间搭建起“连心桥”。当更多人从“知道法律”到“会用法律”,从“信任律师”到“依赖法治”,法治咸宁的根基,正在这些细微的努力中愈发牢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收起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返回顶部
咸宁司法微信公众号
咸宁人民调解微信公众号
咸宁司法官方微博
./t20250926_4073783_ext.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