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戒毒所的戒治生活与自由的外界生活有很大的差异,这样的差异对于情绪调节能力差的人来说,如果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就容易出现消极、暴躁、易怒等不良情绪。此类不良情绪不仅对于该戒毒人员自身的戒治造成一定的阻碍,导致戒治效果大打折扣,同时还会影响同一环境中的其他戒毒人员的戒治心态以及集体的戒治秩序。
本案例中,民警对戒毒人员何某开展从“心”至“行”的教育、调节,让戒毒人员吐露心声,从“他助”到“自助”,逐步学会自我调节、克制不良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融入到戒治生活中去。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何某,女,1989年出生,初中文化。2020年10月因吸毒成瘾严重,被决定强制隔离戒毒两年。何某与丈夫育有一女,丈夫对其动辄打骂,对家庭不闻不问,何某因情绪低迷消极,交友不善走上了吸毒的歧路。何某入所后,集自卑、暴躁、固执多种性格于一体,情绪反复性强,不能适应戒治环境,与同戒关系差,经常与同戒因琐事发生矛盾。
(二)原因分析
个人因素:何某区分良莠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差,自控力弱,缺乏批判力、自省力、自觉性和预见性,在遭受不幸的婚姻时,不能及时对自我的心态进行调整,一味的沉溺在自我纠结、否定的情绪中无法自拔,从而导致自己心理受到伤害,不主动寻求改变反倒一味依赖伤害自己的丈夫,让自己的身心都过得十分艰难。
家庭因素:何某的丈夫缺乏家庭责任感,在习惯了何某对家庭的付出后觉得理所当然,不但缺乏对何某的关爱关注,还对其实施暴力行为。在丈夫和毒品的双重打击下,何某变得越来越自卑、暴躁、偏执。
(三)方案制定与实施
1.建立亲情桥梁,弥补家庭缺失
何某对丈夫情感依赖程度较深,民警尝试和何某丈夫进行沟通,丈夫能认识到自己之前的不足,表示能够体谅何某当前的现状,愿意配合民警工作。丈夫在平时拨打亲情电话时,主动询问何某近期戒治状况,鼓励其积极参与戒治,努力调整戒治心态。民警还通过何某的丈夫与何某的父母取得联系,按照相关规定安排丈夫、父母申请视屏探访,平时通过拨打亲情电话以及互写信件的方式让何某感受家庭的温暖、家人的关心关爱。分管民警还顺势对何某加强感恩教育,更好的引导其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承担起对家庭、社会应尽的责任。
2.VR禁毒教育,降低毒品渴求
针对何某对毒品的“心瘾”,民警带其到VR室情境式体验复吸带来的身体以及精神伤害,使其对毒品产生厌恶心理,以降低复吸率。第一个阶段,诱发毒瘾。通过特制的虚拟场景,将测试者的毒瘾最大限度地激发起来,通过各种吸毒场景和毒品样式诱发毒瘾的渴求度;第二个阶段,厌恶治疗。VR中出现吸毒者腐烂的脸、覆盖黄色霉菌的脚、长着流脓疱疹的手以及妻离子散,甚至跳楼自杀等惨烈场景,让人身临其境,刻骨铭心,从而达到厌恶毒品的效果;第三个阶段,脱敏回归。模拟亲友团聚的温馨场景,调动体验者对家的思念,唤起何某对社会生活的向往。通过温馨影片鼓励何某早日摆脱毒瘾,回归家庭和正常生活。VR戒毒巧妙避免了何某因情绪敏感而对大队民警产生抵触心理的弊端,直观的了解到毒品的危害以及发现自己内心对美好生活、远离毒品的期待。
3.曼陀罗绘画,变相转化情绪
在春季以及春夏交替之际,较为敏感的戒毒人员在此阶段容易产生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民警组织何某在内的部分戒毒人员在晚间辅助教育时间内进行曼陀罗绘画,通过凝聚及整合功能,减少何某的弥漫性焦虑程度,达到表达和转化情绪的作用,增强其内心的秩序感。绘画前,民警要求戒毒人员先察觉自己当时的心情和感受,写下来并标注原因。接着,根据自己内心感觉和喜好选择不同颜色的彩色铅笔,在一张张由圆圈、三角、箭头、方形、心形、花瓣形等不同图形组成的曼陀罗图片中进行涂色。涂完以后,给自己的作品命名,并觉察自我。民警围绕戒毒人员的绘画作品,从颜色选择、作品命名、自我感觉、满意程度、有无增减等方面逐步对其开展心理分析。何某表示,通过曼陀罗绘画,自己的心情得到了放松,主观幸福感也显著提高了,内心的矛盾得到了有效整合,获得了内在的和谐与稳定。
4.巩固教育成效,组织自我规划
在帮助何某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分管民警与她一起讨论“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何某希望自己成为“一位自信阳光的女子”,民警请她对“自信阳光”进行了具体化,她认为自信阳光是“形象上有气质”“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与家人关系融洽”“能将自信、阳光、美丽影响女儿”。根据这些目标,大队民警和她共同制定了每日行为训练表,其中包括看书、练字、体能训练、与人交往树立自信,当天发生的记忆最深刻的事及并对情绪进行记录。
制定行为训练表后,何某每天坚持记录,在坚持训练、记录的同时,民警每周对其完成情况进行督导和反馈。除了坚持每天的行为训练外,民警还指导李某学习正念冥想,学习察觉自己内心的变化,逐步摆脱对他人的过度依赖,帮助李某学习家庭关系维系方法,学习与家人沟通的技巧、学习管理的情绪的能力,慢慢地达到塑心正魄的效果。
(四)实施效果
在VR场景及虚拟交互技术构建高仿真的康复训练环境下,何某逐渐戒断“心瘾”,能够安心戒治。何某在民警的帮助下,充分认识了毒品的危害,也学会了控制自己情绪,和同戒基本能够和睦相处,即使偶尔发生矛盾,也能客观地看待问题,戒治积极性明显提高。
【案例思考】
(一)教育戒治要建立互信
大部分戒毒人员都或多或少沾染社会习气,性格上存在偏执、顽固、钻牛角尖的特征,所以对民警的管教有时也不放在眼里,这是一种对外界极度缺乏信任感的表现。民警此时要采取多手段沟通交流,使其敞开心扉,主动倾诉,获得戒毒人员的信任,这是帮助戒毒人员实现转变的基础工作。
(二)教育戒治要因人施策
同为戒毒人员,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经历、性格特征、戒治状态和思维方式,不能一刀切用一种方式去教育所有的戒毒人员。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特征因人而异的制定合适的教育矫治措施。
(三)教育戒治要形成合力
戒毒所、家庭以及社会三个方面要形成合力;新型的戒治手段和传统的戒治手段也要形成合力。根据戒毒人员的特质,将各方力量不断的融合,多方发力使得戒治效果更加突出。